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指出,开展快递包装供应链绿色升级行动。组织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鼓励包装生产企业积极参与认证,推动增加快递包装绿色产品供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表示,绿色低碳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的重要砝码,要加快建立物流领域碳排放、碳足迹核算标准,支撑物流领域碳核算,同时推动科技攻关和技术应用。
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约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八成,而电力行业碳排放占能源行业碳排放比重超过四成。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关键
供应链可追溯性是指企业识别和追踪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流通、销售、回收、报废的全生活周期情况的能力。与ESG相关的影响因素大多发生在供应链中,因此加强供应链可追溯性是提高ESG信息披露水平的关键途径之一。
供应链可追溯性是指企业识别和追踪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流通、销售、回收、报废的全生活周期情况的能力。与ESG相关的影响因素大多发生在供应链中,因此加强供应链可追溯性是提高ESG信息披露水平的关键途径之一。
11月17日消息,顺丰集团与路易威登于近期签署“全链路物流之碳足迹系统与碳足迹管理”绿色低碳战略服务协议意向书,双方正式启动气候适应项目的意向合作。此次合作将实现首个运单级碳计算。双方计划开展三项创新:定制碳足迹平台,以跟踪整体气候绩效和低排放项目管理;开展全物流场景足迹分析,从潜在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委会副主任胡启凡在谈到碳排放计量问题时建议,一是要采用统一标准量化绿色,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时更新数据,真实反映碳排放情况,从而形成正向反馈的机制。同时,要认识到碳数据在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对企业而言,一方面要用相应标准计算自己的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利用自己所投入
首先是供应链的透明性。由于数字链缺乏公信平台监测,传递过程是否可信、可追溯,值得思考。 其次是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废弃物到再生料的过程为例,逆向供应链带来的挑战在于,很难预测有多少废弃物可用于再生料生产,企业需要大量库存应对供应链稳定性问题。这方面也需要数字化监测。 最后是供应链的归
10月19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2023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发布第十期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年度报告,以及第六期供应链气候行动CATI指数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环境信息公开的引导下,十年来在华绿色供应链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中国环境治理和全球气候行动提供积极助力。2023年度CITI和CATI指数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是《欧洲绿色协议》的组成部分和核心,是对高碳排放进口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CBAM旨在弥补进口产品原产国的碳价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碳价之间的差异,避免“碳泄漏”
数字化正在以不可逆的趋势推动各行各业加速发展,“数据”成为串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产业和数据的加速融合也带来了更多发展新机遇。这也是日前举行的2023外滩大会上,来自零售、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嘉宾热烈交流的话题